2024-11-07 22:14 | 来源:东方网 | 阅读量:18519 |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7日报道:记者今天获悉,“浦东南部区域慢病康复综合诊疗模式研讨会”日前在浦东举行,会上,运动医学康复临床研究中心、慢病康复综合诊疗门诊揭牌,创新推出了“运动院士+医学主诊”综合诊疗模式。
作为上海首批区域医疗中心,浦东医院院长李济宇透露,已经与惠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10家惠南-临港医联体建设单位共同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构建上下联动、医养结合的慢性病康复体系,共同推动“体医融合”模式在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代谢性疾病这四大领域的深入发展,探索慢性病全周期闭环式管理。
当日,66岁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郭女士成为第一个体验者。“我接受化疗后,时常感觉乏力、头晕,看见浦东医院有一个新的慢病康复综合诊疗门诊,就挂了一个号试试。”收费很“普通”,看病却非常“不普通”,不仅有肿瘤科、乳腺外科、康复科、心身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还有一个特大惊喜:美国运动科学院院士朱为模加入门诊多学科专家团队,亲自为她开出运动康复处方。作为双聘院士,朱院士将定期参与门诊、科研及临床项目指导,协助制定学科发展方向,这无疑为研究中心注入了强大的学术动力。
李济宇教授作为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一直致力于倡导肿瘤多学科整合康复理念和模式平台的构建,作为总主编之一,组织编撰《肿瘤中西医运动康复系列丛书》,参与全国《以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中国癌症患者运动康复专家共识》编写。以郭女士为例,他解析道:肿瘤康复期,如果患者的骨骼肌量和质下降,其他身体功能也会下降,不仅康复缓慢,还有可能导致突发转移。他说,“化疗期间要好好养,更要科学动,人的状态好了,才能靠自己克服癌细胞。”?“体医融合”模式就是以医疗问题为导向,组织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用精心设计的“运动处方”弥补药物盲区,达到治未病、控慢病的效果。
据专家介绍,身体有很强大的自愈能力,运动可以唤醒这种能力,激活免疫系统,更好地抗击肿瘤。大量研究证明,运动在癌症治疗中有很好的助力作用。比如癌症患者化疗前,先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够提升化疗效果;运动可以降低50%的乳腺癌、61%的前列腺癌病人死亡率;运动还可以对抗因为使用雄性激素阻断剂带来的副作用——骨质疏松肌肉萎缩。
记者了解到,“运动院士+医学主诊”综合诊疗模式的特点是个性化、精准化,通过跨学科团队、院士团队以及社区家庭医生的专业协作,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术后康复期患者以及其他慢性病患者开出量身定制的“运动+医学”处方,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案。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卫在浦东南部区域慢病康复综合诊疗模式研讨会上表示,此次签约和揭牌不仅仅是代表医院,更是浦东先行先试的典范。浦东医院作为浦东中南部地区唯一一家区属的三级医院,在医防融合和医联体建设方面卓有成效,要进一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新区创新策源平台,不断加强慢病康复临床研究,通过提升“医防融合”中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共同推动慢病康复的社区协作和国际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